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季中醫養生與預防保健知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夏季中醫養生與預防保健知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醫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什么意思?
《黃帝內經》有大量的篇幅在講養生,有一句話作了很好的歸納,“上古之人,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大致的意思是講,人要法于自然,遵循天地陰陽及自然變化規律,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注意精神調養,勞逸結合,自然能夠長命百歲。
人體身體的調養要順應自然,做到與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相協調相對應,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保養身體,增強人體的適應自然能力。
春季萬物生發,陽氣上升,這時候大自然從冬天的收藏狀態蘇醒過來,人體也要相應的增加戶外的活動量,春季仍然有寒氣,也要注意適當的防寒保暖,以保護人體升發的陽氣。
夏天陽氣逐漸上升達到頂峰,暑熱亢盛,要注意避暑,但順應自然的節氣規律,春夏要養陽氣,不宜過度的清涼,不宜食用過多冰涼食品,否則容易傷及陽氣,對于陽虛的人來講,夏季養陽是最容易的,而且是最合適的季節。
秋天氣候逐漸收斂,萬物收藏回來,天氣轉涼,燥邪容易侵襲人體,可以多食用滋陰潤燥收斂之品,以防止秋燥。
冬天萬物收藏,陽氣最弱,陰氣最盛,戶外天寒地凍,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增加休息睡眠的時間,但辛辣燥熱溫補之品也不宜食用過多,否則在冬天反而容易上火,不利于冬季養陰。
因此掌握四時的運行規律,人體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會受到自然的影響,順應四時,以養天命。
更多中醫養生文章內容,關注我頭條號內,有疑問可留言評論。
中醫的“風,寒,暑,濕,燥,火”是什么意思?
你好,在中醫上,“風、寒、暑、濕、燥、火”是6種不同的邪氣,即風邪、寒邪、署邪、濕邪、燥邪、火邪。這6種邪氣總是伺機侵害人體健康,所以中醫日常養生也是特別講究要如何提防六邪入侵的。說到六邪,不得不提馬上就要進入今年三伏天(7月12日初伏),三伏天的“伏”指的是“六邪伏藏”。希望大家都能夠注意別貪涼、飲食要注意、休息要合理、運動要適宜、情志要舒緩,安全過三伏,一年都身體健健康康,幸福美滿!
風暑濕燥寒火即一年四季不同的六種氣候變化。正常情況時稱六氣,若太過傷及人體引起疾患時稱為六淫。春風,夏暑火,長夏濕,秋燥,冬寒,六淫致病稱四時外感;臟腑功能紊亂時產生六淫之邪稱內傷。
所謂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陰陽相移,寒暑更作,氣候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和限度。如果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氣候變化過于急驟;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使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的時候,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于是,六氣由對人體無害而轉化為對人體有害,成為致病的因素。
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種氣候變化,稱為“六氣”,六氣的正常運行變化,有利于萬物的生長變化,但如果六氣太過或不及,則氣候反常,在人體抵抗力低下時,就能成為致病因素,則稱“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如春季多風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溫作業中暑、居住潮濕易感濕邪等。
六淫可單獨作用機體而致病,也可二、三種邪氣同時侵襲人體致病,如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濕熱黃疸,風寒濕痹等,且可互相轉化,如風寒不解入里化熱;熱邪不解耗傷津液可化燥;熱極生風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季中醫養生與預防保健知識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季中醫養生與預防保健知識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