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黃帝內經立冬養生之道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黃帝內經立冬養生之道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冬藏是指一天中的哪個時間段?
冬藏,基本意思指的是立冬之時,農家把收獲之物貯藏起來。也指某些鳥獸冬季遷徙或蟄伏。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到來,氣溫變化劇烈,容易導致疾病發生,所以人們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藏好陽氣,做好“冬藏”。
【釋義】:1.亦作"冬臧"。冬季農家把收獲之物貯藏起來。2.指某些鳥獸冬季遷徙或蟄伏。3、內經養生之道:春生夏長秋斂冬藏。
《黃帝內經》如何教人學“道”?
中醫藥理論核心的原創性重大突破----《自然藥觀》開創中醫科學之路
《自然藥觀》一書發現了內病外邪的奧秘,也就是《黃帝內經》的核心:五運六氣奧秘和規律,并詳細地加以歸納總結,使之清晰直觀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中醫看病從此變得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依天道行醫,而不再只是憑經驗、感覺和驗方在看病。
《自然藥觀》詮釋了五運六氣的“藥道觀”,以六十甲子為周期,全景詳細地再現了“五運”中所蘊含的二十四種癥狀、相應治則及二十四類方藥的選擇,全景詳細再現了“六氣”中所蘊含的三十六種癥狀、相應治則及三十六類方藥的選擇,使后人能準確地做到因時制宜。
五運六氣可通俗理解為內病外邪。五運對應內病,六氣對應外邪。
當前,我們處在五運的四運(處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氣的四氣(7月23-9月22日)。見p288頁。
一、四運的新病和未病表現為大腸實和膽實,有陰(熱)實和陽(寒)實之分,需要辯證。有人可能大腸、膽陽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陽陰實,有人可能大腸、膽陰陽兩實,身體較平衡的人,則癥狀不明顯。
(一)大腸實(p93頁):
大腸實,實有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大喘、胸滿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黃,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側、食指,脈所過的部分發熱和腫痛而不好施治。
寒實(陰實),則氣虛發冷,戰栗而不容易回暖。
(二)膽實(p92頁):
膽實,實分寒熱、陰陽。
熱實(陽實),則發怒,頭痛,驚悸不安,下額痛,外眼角痛,缺盆腫痛,腋下腫。
這是什么意思?冬不藏精?
“冬不藏精”意思是冬天不收藏精氣。
“冬不藏精”需要結合全句理解,這句話出自先秦至漢黃帝所作《黃帝內經》,全句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意思是:如果冬天不能收藏精氣,則春天的時候,正氣不足,就很容易感染溫病。即所謂要補腎藏精,養精蓄銳。
藏精,就是貯藏精氣,以達到養精蓄銳、斂陰護陽的目的。精是人體的生長發育,保證健康的根本,所以固護精氣,是非常重要的。
這句話意在說明冬季養生、保護身體精氣的重要性。
擴展資料:
冬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
1、睡覺前,用溫水泡腳,用力揉搓足心,除了能御寒保暖外,還有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作用。
2、飲食:在飲食上要加強營養,增加熱量。在蛋白質、高糖和脂肪這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時的需求水平,熱量增加部分靠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
3、冬令進補必須按照“春夏補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進行,視機體陰陽的盛衰而進行調補。應注意營養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陰氣不足者,則宜食鴨肉、鵝肉。鴨肉性甘寒,有益陰養胃、補腎消腫、化痰止咳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
青島新聞網-“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教你立冬養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黃帝內經立冬養生之道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黃帝內經立冬養生之道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