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常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常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秋季養生為什么要少辛增酸?
中醫認為,秋季飲食養生應以“少辛增酸”為原則。所謂少辛增酸,是指要少吃辛辣,多吃酸味食物。因為秋季需要養肺,吃辣會導致肺上火,而吃酸,可以抑制肺氣過剩。秋季氣候干燥,空氣濕度低,汗液蒸發快。人特別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喉嚨痛、咳嗽、皮膚干燥等秋燥的癥狀。辛辣食物的攝入會消耗人體大量體液,從而加重秋燥的癥狀。相反,酸味食物含有鞣酸和有機酸,能++腸胃消化液分泌,加速腸道蠕動。因此多吃酸味食物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酸是中醫的概念。中醫的酸不但是指味道,更多的是指具有收斂固澀這種藥性的“酸”。比如中藥五味子,雖然不是很酸,但它的收斂性很強,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
想了解更多健康養生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點擊「在線藥師」為您解答各種健康問題!
按照四季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陽氣生長旺盛,養生需要順應時節,進行一些生發的活動,同時在飲食上,按照五味即酸苦辛甘咸多食一些辛味之品。而秋季,陽氣從最旺之時漸漸轉向收藏之時,這時就不要過食辛味之品,以助陽氣耗散,相反而是是一些酸性食物,酸收,有助于陽氣的收斂,為陽氣的冬藏作準備。
謝邀
“少辛增酸”來源于中醫飲食營養五味(甜、酸、辛、苦、咸)調和之說。但其中的辛味與酸味不能完全等同于我們平時所說的辣味和酸味。五味調和的辛味又稱辣味,可以分為熱辣味、麻辣味和辛辣味3種,經常在辣椒、花椒、胡椒、蔥、蒜、生姜以及咖喱等調味品上體現出來。而五味調和的酸味,傳統中還包含澀味在內,有收斂、固澀作用,用于多汗癥及腹瀉不止、尿頻、遺精等的治療。此外,酸味與甜味結合有滋陰潤燥的作用。
吃酸的是為了抑制肺氣。對于秋季的飲食養生,中醫早有“少辛增酸”的說法。人們一般理解,就是要少吃辣的多吃酸。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于秋,肺氣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肝屬木,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能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來抑制肺氣。
關注作者,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誤區!
關注微信公眾號:gzgyzyf++yy,獲取更多實用有趣營養健康資訊
如果喜歡,歡迎點贊、評論或轉發!
圖片全部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謝謝!
秋季有哪些養生食譜呢?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有幸回答這個問題,分享兩個秋季養生食譜。
雪耳蓮子羹
備料:雪耳20克 新鮮蓮子80克(干蓮子也可) 淮山5克 芡實15克 珍珠米60克 糯米60克 黑糯米20克 碎冰糖60克 清水2500毫升
做法:
1,糯米及黑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 ~2小時。
2,淮山、芡實、雪耳用熱水浸泡30分鐘,撈出放入鍋中加冷水煮沸約10分鐘,撈起,摘去雪耳根部,用手撕成細絲,瀝干。
3,蓮子放入沸水中煮15分鐘,將煮過的水倒掉,去除蓮心。
4,鍋中注入2500毫升清水,煮沸,加入珍珠米、糯米和黑糯米,煮沸后改中火熬20分鐘,關火。蓋上鍋蓋靜置半小時,糯米吸飽水分脹大,加入淮山、芡實、蓮子、雪耳,微火熬煮30分鐘。
5,最后加入冰糖,拌勻,即可享用。
五仁粥
備料:珍珠米150克 核桃20克 松子15克 白芝麻15克 南杏10克 葵花子10克 麻油1小勺 鹽適量 清水2500毫升 蜂蜜適量
做法:
1,珍珠米洗凈,濾去水分,分為2份。將2000毫升清水煮沸,加入一半的珍珠米。余下的一半與麻油一起炒香后加入鍋中,煮沸,改為中火熬煮20分鐘,關火,加蓋靜置半小時。
2,白芝麻、南杏、葵花子分別用小碗盛起,泡水約1小時。煮一鍋熱水,放入核桃仁汆燙30秒后撈起,用清水沖洗一會兒,去除苦澀味。葵花子泡水后外皮會自動脫落,在流水中沖去即可。白芝麻不用加油,放在鍋中炒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常識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常識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